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信息 > 2015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 ||||||||||||||||||||||||||||||||||||||||||||||||||||||||||||||||||||||||||||||||||||||||||||||||||||||||||||||||||||||||||||||||||||||||||||||||||||||||||||||||||||||||||||||||||||||||||||||||||||||||||||||||||||||||||||||||||||||||||||||||||||||||
2015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 ||||||||||||||||||||||||||||||||||||||||||||||||||||||||||||||||||||||||||||||||||||||||||||||||||||||||||||||||||||||||||||||||||||||||||||||||||||||||||||||||||||||||||||||||||||||||||||||||||||||||||||||||||||||||||||||||||||||||||||||||||||||||
日期:2016/12/6 来源: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点击数:1790 | ||||||||||||||||||||||||||||||||||||||||||||||||||||||||||||||||||||||||||||||||||||||||||||||||||||||||||||||||||||||||||||||||||||||||||||||||||||||||||||||||||||||||||||||||||||||||||||||||||||||||||||||||||||||||||||||||||||||||||||||||||||||||
一、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1]产值为2820.82亿元,同比增长22.3%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500亿元),高新技术工业产值为2335.74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2%。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为520.52亿元,同比增长15.4%。高新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326.12亿元,同比增长15.5%。高新技术工业利润总额为111.59亿元,同比增长49.7%。全省高技术产业[2]产值为889.72亿元,同比增长35.3%。见表1。 表1 2015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二)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工业产业除煤炭产业呈负增长外,其他产业均呈上升态势,其中,规模排前三位的是装备制造业、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产业以及化工产业,产值分别为1081.18亿元、420.3亿元和395.1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29%、17.99%和16.92%;增速排前三位的是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建材产业,分别为47.9%、34.4%和22.9%。见表2及图2。
表2 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主要工业产业分布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图2 贵州省高新技术主要工业产业分布及增速 1.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包含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高端通用设备、高端专用设备制造和高端仪器仪表制造等产业。装备制造业独占鳌头达1081.18亿元,同比增长34.4%,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46.29%。其中,通信终端设备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以及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同比增长23.96倍、12.28倍、132.2%和101.8%;而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电动机制造和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分别同比下降100%、100%、56.3%和52.5%。 2.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产业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产业包含生物药品制造、保健食品制造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420.3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7.99%。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保健食品制造以及卫生材料、医药用品制造分别同比增长83.9%、51.0%和44.4%。 3.化工产业化工产业包含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395.13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6.92%。其中,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催化材料)、其他未列明非金属矿采选、氮肥制造(清洁生产)、初级形态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和磷肥制造(精细磷化工、磷矿资源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分别同期增长84.6%、51.9%、39.1%、34.0%和32.1%,拉升幅度较大;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炼焦(焦化清洁化技术)以及化学矿开采(化学矿尾矿再开发利用)分别下降55.7%,45.8%和40.0%。 4.建材产业建材产业包含轻质建筑材料制造、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120.48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16%。其中,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轻质建筑材料制造和特种陶瓷制品制造分别同比增长67.0%、44.2%和33.4%。 5.冶金产业冶金产业包含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铸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117.07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01%。其中,钢压延加工(贵钢、水钢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和黑色金属铸造分别同比增长3.16倍、35.3%和29%;而其他未列明金属制品制造同比下降18.7%。 6.有色产业有色产业包含高端铝合金制造、高纯钛冶炼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105.14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5%。其中,有色金属合金制造(高端铝合金)、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和金冶炼分别同比增长37.8%、20.5%和17.8%;而金矿采选(金矿尾矿再开发利用)和铜压延加工分别下降29.5%和19.6%。 7.电力产业电力产业包含风力产业、火力产业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47.79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05%。其中,风力发电产值达14.69亿元,同比增长63.6%,火力发电产值达33.1亿元,同比下降13.4%。 8.煤炭产业煤炭产业包含烟煤和无烟煤尾矿再开发利用以及综合利用、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29.79亿元,同比下降35.4%,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28%。其中,其他煤炭采选(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产值为1.52亿元,同比增长20.8%;而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再开发、综合利用)产值为28.27亿元,下降29.2%。当前煤炭行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整个行业面临诸多困难。 9.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包含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污水处理及其再利用等产业。该产业产值为18.87亿元,同比增长47.9%,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0.81%。其中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和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分别同比增长80.2%、67.4%和18.2%。 (三)区域发展情况 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主要分布在贵阳市、遵义市和黔南州,分别为1146.37亿元、365.41亿元和203.13亿元,三个市(州)产值之和占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的比重为73.29%;增速排前三位的是遵义市、六盘水市和毕节市,分别为60.7%、50.2%和46.9%。见表3及图3。 表3 贵州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图3 贵州省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区域分布
(四)发展环境1.政策支撑全省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后补助管理暂行规定》、《贵州省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遴选及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贵州省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办法》、《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遴选及培育办法(试行)》、《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遴选办法(试行)》《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科技保险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科技保险保费补助实施方案(暂行)》、《贵州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贵州省众创空间遴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对纳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的众创空间给予支持与补助。科技部门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了《贵州省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在贵州省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开展了“科八条”改革试点。这些政策从企业梯队培育、鼓励引导社会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于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2.政策性补助及补贴2015年全省政策性科技补助及补贴共计投入1.96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长行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水平排名前三,分别为7245万元、3620万元以及2275万元。见表6。 表4 主要的政策性补助及补贴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 3.创新要素创新要素是指和创新相关的相关资源和能力的组合,通俗的说,就是支撑创新的人、才、物以及将人才物组合的机制,本报告所指的创新要素主要包括创新服务平台、创新载体、创新主体、人才、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内容。 全省创新服务平台达910个,同比增长17.7%;创新载体达53家,同比增长194.4%;高新技术企业达382家,同比增长25.7%;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01件,同比增长43.4%;高新技术产业入统企业达708家,同比增长25.1%;全社会R&D经费55.48亿元,同比增长17.6%。见表7。 表5 全省创新要素情况
注:*表示上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科技统计年鉴、贵州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建议 1.提升存量紧紧围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708家入统企业继续做大整体规模,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发挥财政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加强引导、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对研发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促使其更好发挥作用;三是扎实推进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规上企业竞争力不减退、产业规模有增长。 2.寻求增量重点盯住营业收入接近规上的企业,一是多部门联动,对企业进行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调度,进行任务分工、“包企到户”,确保推进一批具备冲刺规上的企业进入规上行列,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二是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切实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有关规定落到实处,尽快将“科八条”在全省推广实施,充分发挥全省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产学研联动,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产值。 3.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平台和载体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一是加强对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1+7”平台的支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开区载体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结合地方发展的产业优势,加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差异化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龙头企业引导,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三是全力打造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新建一批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通过促进孵化载体和产业园区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培育更多规上企业;四是在大数据、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一批研发平台,提升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4.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力度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发展需求,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为主体布局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三是着力做好培育服务,加快建立省、市(州)、县(区、市、特区)三级联动,多部门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和帮扶,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梯队不断发展壮大。 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部 注:[1]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是知识(技术)密集、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本报告所称高新技术产业是指《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所列示的行业,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中的高新技术部分构成。 [2]根据《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高技术产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的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