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信息 > 2011-2016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分析 | |||||||||||||||||||||||||||||||||||||||||||||||||||||||||||||||||||||||||||||||||||||||||||||||||||||||||||||||||||||||||||||||||||||||||||||||||||||||||||||||||||||||||||||||||||||||||||||||||
2011-2016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分析 | |||||||||||||||||||||||||||||||||||||||||||||||||||||||||||||||||||||||||||||||||||||||||||||||||||||||||||||||||||||||||||||||||||||||||||||||||||||||||||||||||||||||||||||||||||||||||||||||||
日期:2017/4/11 来源: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点击数:2530 | |||||||||||||||||||||||||||||||||||||||||||||||||||||||||||||||||||||||||||||||||||||||||||||||||||||||||||||||||||||||||||||||||||||||||||||||||||||||||||||||||||||||||||||||||||||||||||||||||
第1期(总第262期)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 二〇一七年四月六日
关于提升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的分析报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由科技部发展规划司(原计划司)牵头,主要围绕区域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进行统计与评价,形成年度报告。2014年国家科技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工作方案》,《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从2015年起正式纳入国家创新调查系列报告中,并更名为《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根据该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比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位提升1位,结束了2008年以来长达7年位居第30位的局面。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比上年分别提高3.66、10.24和2.43个百分点,但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分别下降0.84和1.91个百分点。 一、“十二五”贵州省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总体情况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 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三级结构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成,涵盖71个统计指标,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监测体系最为稳定的统计监测和综合评价活动。 表1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和一级指数(%)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表中*为一级指数。 由表1可见,“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科技进步水平整体呈增长态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11年的31.45%上升到2015年的40.83%,提高了9.38个百分点,位次上升1位至全国29位。5个一级指标中,仅一个指标近年在全国排十多位,四个指标在25-31位之间,其中科技进步环境指数是我省长期较弱的指标,2015年比2011年增长9.87个百分点,但位次下降至全国倒数第一。科技活动投入指数2015年比2011年增长11.74个百分点,位次上升4位至全国第25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该指标2015年与上年相比下降1.91个百分点,除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上升0.24百分点、位次上升2位外,其余5个三级指标值均下降,特别是企业R&D研究人员占比重下降最大为4.47个百分点。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也是我省的弱势指标, 2015年比2011年增长8.7个百分点,位次上升1位至全国28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一直是我省的优势指标,也是5个一级指标中唯一在全国常居前20位的指标,2015年比2011年提高了16.17个百分点,位次上升11位至全国11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同样是我省的弱势指标,2015年比2011年增长3.19个百分点,位次上升2位至全国29位。(详见附件2) (二)比较分析 1.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2011年以来,贵州省综合科技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2011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8.83个百分点,到2015年相差26.74个百分点,说明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缩小。
图1 “十二五”贵州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
2.与西部部分省份的比较分析 选择近年一直排在我省前面、同属西部地区的新疆、云南、广西省进行比较。由表2可见,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与新疆、云南和广西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015年反超新疆0.08个百分点;与云南的差距最大为4.66个百分点,最小为0.28个百分点;与广西的差距还较大,多数年份在3个百分点以上。 表2 “十二五”贵州省与部份省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3.与江西省的比较分析 由表3可见,“十二五”期末,我省与江西省不仅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上差距拉大(相差9.22个百分点),而且在排位上也拉大到相差9位。 表3 “十二五”贵州省与江西省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从5个一级指标看,江西省的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从2011年的29位上升至2015年的18位,2015年我省与江西省相差13位,主要因为所含的11个三级指标除万人吸纳技术成交额、十万人创新中介从业人员数我省高于江西省9位和1位外,其余9个指标均低于江西6-24位,其中相差10位以上的三级指标就有5个;科技活动投入指数江西省2015年比2011年上升2位,我省与江西省的差距从5位缩小到3位,所含的6个三级指标除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我省高于江西省24位和1位外,其余4个指标均低于江西3-6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江西省2015年比2011年上升7位,我省与江西省的差距从2位上升到8位,所含的5个三级指标除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我省高于江西省3位外,其余4个指标均低于江西省1-14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江西省则从2011年的14位下降至2015年的19位,我省从2011年低于江西省8位到2015年高于江西8位,所含的7个三级指标有4个指标高于江西省2-9位,3个指标低于江西省3-7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江西省则从2011年的26位上升至2015年的19位,我省从2011年低于江西省5位到2015年低于江西省10位,所含的9个三级指标除环境污染治理指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高于江西省19位和4位外,其余7个指标低于江西省1-19位。可见,5个一级指标中除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我省高于江西外,其余4个一级指标均比江西差,特别是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和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相差在10位以上。 二、存在问题 1.尚未建立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省级调度机制 国家层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了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由于国家监测指标多(38个监测指标,71个统计指标),涉及部门多(11个部门),数据来源比较复杂(来源于统计年鉴和各部门报告),因此,仅科技管理部门难以全面进行跟踪调度,需建立省级调度机制,按照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 2.R&D经费投入强度总体下滑 从历年评价报告可看出,我省R&D经费投入强度“十二五”期间逐年下降,由2011年的0.64%下降到2015年的0.59%。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统计指标基本下降,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占比、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总体来说指标和位次均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总体的研发实力不强,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统计中未能如实填报,做到应统尽统。二是由于我省近年来GDP保持高速增长,而R&D经费增速相对缓慢,导致我省R&D投入强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从2011年的1.2个百分点扩大到2015年的1.48个百分点,未完成我省“十二五”规划目标(1.2%)。 3.部分监测指标在全国排位靠后 一是我省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在全国的位次自2011年以来长期居第31位,其三级指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比重、每名R&D人员仪器和设备支出2015年比2011年仅分别提高了0.36、1.44个百分点,十万人累计孵化企业数自2014年监测以来排位靠后,2015年更是全国挂末。二是科技人力资源指数在全国的排位长期靠后,2015年与2011年相比,指数值仅提高3.82个百分点,其中万人R&D人员数、万人R&D研究人员数、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2016年均居全国第30位,比2011年仅分别增加2.2人/万人、0.77人/万人、21.38人/万人。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长期处于全国末位,主要是劳动生产率长期挂末引起。 三、对策建议 1.建立省级统筹协调机制 发挥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省级调度机制,成立由省科技厅牵头(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会同省统计局、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指标跟踪、任务分解落实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协调、信息沟通,全程跟踪问责,积极推进监测指标统计工作。 2.加强研发经费统计工作和宣传力度 强调和宣传研发经费统计的重要性,除要依法统计外,一是加强研发经费统计培训,做到对所有统计对象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相关统计做到应统尽统;二是把R&D相关指标纳入对县域政府考核的指标中,让研发统计工作落实到基层,特别要落实牵头人员及其负责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三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逐户辅导规上工业企业从成果转化产业化经费中提取分离再创新经费,提高财政科技支出转化为R&D经费投入的比重;四是加大1500-2000万元企业协同培育力度,推动其尽快上规入库,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3.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和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重大政策省级落实落地,放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对获得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对无研发活动的企业,在给予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时实行区别对待。二是将国有企业负责人年薪、班子绩效考核、职工工资总额与企业创新绩效挂钩,将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视同利润。三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招商引资入驻企业在黔设立研发机构,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支持总部在我省的企业到省外、国外建立研发基地,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4.借鉴和学习外省调度科技进步监测指标的工作经验 江西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十二五”期间上升5位,这与江西省科技厅多次调度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密切相关,江西省科技厅要求各部门把认真做好科技数据填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并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科技进位中的重大问题,成立相关机构加强研判分析。云南省R&D投入强度由2014年的0.67%上升2015年的0.8%,位次上升2位,得益于2015年出台的《云南省研发经费投入补助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对在统计年度有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纳入研发统计的机构,按研发经费支出额的2%—4%进行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调动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填报数据的积极性。 5. 强化本省监测指标与国家监测体系的进一步衔接 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州)、县(市、区、特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与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和国家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衔接,科学调度、精准施策,重点强化研发投入、加快培养研发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删除一些与科技创新无直接关系的指标。 6.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 为提升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一是要加强全国科技进步主要监测指标的跟踪研究,针对弱势指标应分门别类,深入研究其成因,采取“保优提劣稳中间”的积极策略,重点提升短期内会有明显增长的指标,如R&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万人R&D人员数,持续改善和提升需要长期努力才会有增长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综合能耗产出率、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人数等;二是要加强我省统计数据分析研究,深入挖掘统计数据的应用价值,找准关键制约因素并予以改善,为各级政府实现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
( 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田晓琴 许大英王 淼) 协办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贵州省技术创新联合会 贵州决策科学研究会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及省直有关部门等
如有领导批示或需调阅全部资料,请与我所联系 电话:0851-86824853 |